頂大校長呼籲,國立大學「信託化」是台灣高教應走的方向。對此,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,條件好的大學要法人化,確實是可以討論的方向,但一旦法人化後,教育部對大學鬆綁,但給的經費就會大幅減少,大學若要維持一定競爭力,學校就必須努力募款,若是由調漲學雜費來取代,恐造成對弱勢學生的不公平。教育部次長姚立德(中)昨天宣布,行政院已核定教育部5年800億元的高教深耕計畫。記者吳佩旻/攝影 分享 facebook 姚立德說,大學法人化後,大學有更多自主的空間,包括學雜費、人事經費、招生等等,條件好的大學是可以嘗試的。但是,政府給國立大學的基本需求補助就會少很多,學校勢必得從學雜費或校友捐款來補足,學雜費恐大幅上升,「台灣社會是否能接受,仍待觀察。」姚立德說,國立大學經費分成三大塊,第一塊是教育部「基本需求」的固定經費補助,第二塊是年度補助,包含教育深耕計畫等等,第三塊是教師退休俸和年金。其中,「基本需求」的經費補助最大量,每年從十幾億至幾十億不等,採每年固定撥給,且依照各校負擔的人才培育功能的不同,經費分配也不同。此外,姚立德說,教育部仍要保留部分經費,依據每年高教的發展,以及國家對人才培育不同的需求,給予大學動態經費的分配。姚立德說,關於大學的分類,絕大部分的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,但是某些中間灰色地帶的大學,是不願意被歸類的。因為大學自主,教育部也不能強迫大學定位為研究型還是教學型。姚立德指出,教育部政策已經盡量把法規鬆綁,讓大學自由辦學,但外界仍有許多團體的聲音,希望教育部多管制,例如學雜費不能漲等等問題。法規鬆綁的同時,也要建立全民共識,大學也該負起更多責任,建立課責機制?

044DEBC52BD0B218
arrow
arrow

    hollyy532s6r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